世界上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地成功,即便齐祖生而在罗马,但要登上万神殿,他还要完成许多工作,做对很多事情。在法国人离开皇马,新帅洛佩特吉即将开启一个新时代之际,让我们尝试通过梳理齐达内在皇马两年半的是非得失,来对这位欧冠历史第一帅的玄学做出解密。

2015年对皇马来说是相当灰暗的,上半年球队出现了大四大皆空,功勋主帅安切洛蒂黯然下课;下半年贝尼特斯也没能让球队转运,2016年1月,他成为银河二期第一个被中途解雇的主教练。平心而论,贝尼特斯的战绩没有差到天怒人怨的程度,欧冠也以小组第一出线,但国家德比的惨败和球队联赛一再错过追分机会令人心丧尽,加之上一个赛季四大皆空,球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他的下课是无可避免的。而新上任的救火主帅,正是银河一期为皇马夺得第9座欧冠的超级巨星、担任过安切洛蒂助教和二队主帅的齐达内。

在评价齐达内之前,首先要说一下他的两位前任,以明确他上任时面临的局面。安切洛蒂把大部分球星的能力发挥得很好,但他的体系过于依赖强大的个人能力和整体轮转,同时又不善于围绕替补球员制定第二方案,加上他对球星采取过于怀柔和松散的管理,导致了2014-15赛季的。贝尼特斯看到了球队的漏洞,采取的补救策略大体是对的,他开发了本泽马和贝尔的火力,一些关键比赛,比如对马竞,他的思路也比安切洛蒂更对头。但他对中场球员的使用非常不成功,球队面对对手的高位压迫很容易前后脱节,另外他和队内多名球员关系欠佳,最后只有下课一途。

齐达内上任时面临三大难题:安抚人心;短期内找出最合适的战术,用好替补球员;在杯赛中带来突破。实际上他的试验空间并不大,穆里尼奥和安切洛蒂都经历了一个试验战术的阶段,在失败后调整和优化了体系才获得成功,而齐达内上任时皇马国王杯已经出局,联赛不能再丢分,欧冠只剩下淘汰赛,没有任何犯错的余地。

齐达内的思路很明确:主体战术求稳,加强中前场的控球和中后场的出球跑动,在换人上则比较大胆,注重在对手体能下降后加强冲击赢下比赛——这样的特点十分适合打硬仗。J罗之所以在他手下显得尴尬,正是因为他作为中场拿球能力不如其他几位队友,作为锋线的后手他的速度和冲击力又不如巴斯克斯、赫塞。齐达内球员时期地位崇高,加上弗洛伦蒂诺的全力支持,让他足以镇服队中大牌。结果皇马打出了极富统治力的联赛下半程,19场16胜仅丢7分,是皇马银河二期最佳的半程战绩,最终距离巴萨只有1分之差。

欧冠淘汰赛首战对罗马,面对老辣的斯帕莱蒂,齐达内没有像一般的菜鸟教练那样过于冒进或保守,而是耐心周旋。他让马塞洛和拉莫斯限制住对方最大的武器萨拉赫,下半场罗马准备压上进攻,皇马也立刻提速,依靠C罗的远射取得进球,领先后齐达内没有过于保守,而是换上赫塞进一步加强反击并扩大比分,最终客场2比0带走了胜利。这一战让人看到了齐达内在杯赛中的掌控力,这样的教练有能力带领球队在欧冠闯出成就。

联赛最引人注目的国家德比,齐达内也采取了类似策略,上半场全力防守,等待巴萨体能下降后提速冲击,在先失一球的情况下连入两球逆转。其中第一球体现了在他治下皇马精妙的中后场传接配合,最后时刻他们进攻一浪高过一浪,甚至完全压过了巴萨。这一战为皇马上下带来了信心,但损耗也相当不小,接下来的周中1/4决赛首回合,体能明显受到影响的皇马0比2不敌狼堡,不过回到主场他们依靠更强大的整体实力,以及C罗的帽子戏法逆转杀入四强。这一战的起死回生让球队的心理变得更加坚韧。

跨过巴萨和狼堡之后,齐达内又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C罗和本泽马的连续受伤。这让球队依赖的433体系受到很大影响,这个阵型对前场的攻击力要求非常高,如果不能用好替补球员,很可能就会重蹈安切洛蒂第二季的覆辙。欧冠半决赛对曼城,齐达内在强调中场控制的前提下,前场给了贝尔最大的自由度,同时利用巴斯克斯来补充活力和防守,赫塞作为箭头牵制对方的防线,虽然火力不能与主力BBC相比,但保证了前场的边路覆盖和冲击力。两回合皇马虽然仅一球小胜,但整体表现非常稳健,牢牢压制了对手。齐达内对替补的妙用,保证了皇马没有因为主力伤停而无以为继。

决赛面对马竞这样硬朗而善打反击的对手,齐达内的思路不再是后发制人,而是开场抢攻,取得进球后收缩打反击,落后的马竞也确实在进攻上办法不多。但由于C罗和本泽马不在状态影响了反击威胁,下半场卡瓦哈尔的受伤又浪费了一个换人名额,为了保护替补上阵的达尼洛,齐达内不得不换上巴斯克斯协助防守,而没法把名额留给替补席上冲击力最强的赫塞。换下克罗斯是一招险棋,最终没起到效果,在皇马连续错过锁定胜局的机会后,被马竞扳平了比分。加时赛两队均无建树,点球大战皇马五罚全中,在一个开局不顺中途几近崩溃的赛季,以球会历史上的第11座、3年内的第2座欧冠奖杯,粉碎了一切质疑,而最大的功臣就是力挽狂澜的主帅齐达内。

第一年齐达内半路接手没有多少试验空间,他更多是结合之前的经验教训,围绕现有主力制定出最稳妥的体系再逐步提升细节。他做出的重要改变是,从一开始试图采用纯技术中场来保证传接压制对手,到联赛被马竞击败后(0比1)开始重视对后场的保护。重用卡塞米罗为球队带来了平衡,克罗斯也获得了解放,可以更多前插组织。克罗斯、莫德里奇和卡塞米罗的组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中场的硬度和控制力,让前场的BBC能够尽情开火。

这一年齐达内虽然还没有使出所有本事,但在加强传控、临场调度、替补轮换以及更衣室掌控等方面已经很见功力,甚至点球大战的安排也非常有效。他不像两位前任那样过于追求极致的体系,而是更多追求平衡,和很多人所误以为的不同,齐达内并没有完全推翻贝尼特斯的体系回归安切洛蒂的套路,而是取长补短,前场继续发挥BBC的冲击力,但同时注重中场的传接控制,欧冠决赛则借鉴了贝尼特斯联赛对付马竞(1比1)的策略。

决赛的摄像师们把大部分镜头都给了马竞球迷,认为“弱者”的悲伤应该被大肆报道和铭记,但这是不公正的,皇马为这第11冠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一点不少于同城对手。齐达内,更是在执教一线队的首个赛季就显露出率领皇马创造最辉煌篇章的能力。

齐达内的第一个赛季是无比成功的。但皇马这样的豪门不能原地踏步,在收获了冠军提升威信,新赛季有充足时间的背景下,齐祖开始把更多自己的思路灌输给球队,进行不少新的尝试。

2016欧洲杯皇马球星大多发挥出色,但这对俱乐部未必都是好事。之前两届欧洲杯都有很多表现好的皇马球员,他们却因消耗过大导致新赛季开局状态极其糟糕。因此齐达内首先请来体能教练平图斯大肆加练体能,保证球队能在赛季后期有更好的体能冲垮对手,同时他也更加着重对替补球员的使用。

第二赛季齐达内遇到了不少难题,上赛季所向披靡的433威风不再,前场三叉戟BBC中,本泽马进球能力明显退化,贝尔中段重伤,C罗因为年龄关系状态难以持续整个赛季。此外,对手也进一步吃透了皇马的战术,在限制住BBC前场冲击的空间后,皇马缺乏能后排插上打破僵局的球员,赛季初的连平就多少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为此齐达内开始尝试改变套路,特别是前场的伤病让他不得不多想办法,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让莫拉塔或伊斯科来轮换本泽马。赛季中段客场对马竞一战颇值一提,齐达内在本泽马、克罗斯、拉莫斯等多名主力缺阵的情况下大胆排出4411阵型,通过中场凶悍的逼抢、两边贝尔和巴斯克斯的上下覆盖以及C罗和伊斯科的出色发挥,在这个近年来的克星身上取得了一场3比0完胜。此前定位不清的伊斯科在9号半的位置如鱼得水,踢出了在皇马最好的比赛之一,之后他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重用。

齐达内还尝试过三后卫体系,但并不成功,最终因为过于影响进攻而作罢。同时齐达内进行了极其大胆的轮换,关键战前后往往让8个以上的主力轮休。莫拉塔、阿森西奥、J罗等球员组成的“B队”在面对无欲无求的中下游球队时,往往能带来大胜,为主力争取到宝贵的休息时间。32岁的C罗能在下半程的欧冠淘汰赛打出职业生涯最强表现,也和他接受轮换养精蓄锐有关。

齐达内有自己的理念和战术上的侧重,但他的优点更在于根据手头球员的特点来制定合适战术,开发球员的长处,这样的教练显然更适合皇马这样的球队。赛季末的4312算得上齐达内的杰作,在这个体系下伊斯科成为“1”的首选,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前腰,组织并非他的强项,但他有很强的控球和小范围配合能力,最后一传一射都不错,善于充当进攻自由人的角色。

在4312下伊斯科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度,因为轮换体能充沛的C罗和赛季末状态回勇的本泽马除了进球得分外还能大范围扯动配合,三人一同盘活了前场进攻。表现出色的马塞洛和卡瓦哈尔覆盖两个边路,三大中场也是如鱼得水,全队状态上佳的皇马依靠这个体系在赛季末的几场关键比赛中打出了统治性的表现。

当然这个4312也有缺陷,那就是边路非常依赖边卫拉开空间,且边路防守能力一般,往往需要莫德里奇右移协防。欧冠1/4决赛次回合对拜仁,罗贝里集中攻击皇马右侧,同时穆勒和莱万冲击中路,一度让皇马颇为难堪。齐达内这一年欧冠最大的失误就是这场比赛下半场换下了本泽马,导致前场缺少背身拿球的支点,C罗面对球门的机会大大减少,幸而拜仁因为体能下降和红牌,在加时赛崩溃。之后的对手马竞和尤文都不具备太强的边路攻击力,无法对皇马的4312造成根本威胁,皇马的场面也好得多。

齐达内对很多球员的使用都可圈可点,除了伊斯科,第一个赛季卡塞米罗更多被作为工兵使用,第二季也有了变化,在双核克罗斯和莫德里奇被重点盯防的情况下,两人回撤组织出球,而由卡塞米罗插上充当奇兵,发挥他的射门和传球能力,4轮欧冠淘汰赛卡塞米罗都有关键助攻和进球,证明了这一策略的成功,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真正成长为一名世界级后腰。

赛季中期贝尔重伤后,齐达内开始重用巴斯克斯,虽然巴斯克斯不具备贝尔的冲击力,但体能充沛不惜奔跑,也具备一定的突破能力,作为后手可以依靠他的边路突破打穿对手的防线。

能力出色的J罗尴尬就在于此,作为中场他无法挤掉三位主力的任何一个,而打前场又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速度和冲击力,因此在关键比赛中往往成为最末位的选择,但如果在“B队”阵容时,他这样能在中场穿针引线又能得分的球员却能起到很大作用,皇马那个赛季B队有这么好的表现J罗功劳很大。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莫拉塔和阿森西奥的加入,莫拉塔的脚下技术和把握能力不如赫塞,但头球和冲击力更强,为联赛取分做出了很大贡献。而阿森西奥具有很好的启动速度和远射,有很好的边路防守和传球功能,因此强强对话中,特点更全面的他成为替补上场改变战局的第一选择。

至于莫拉塔和本泽马的争议,本质在于莫拉塔不具备本泽马的串联能力,作为主力中锋对球队的整体运作帮助不够。本泽马虽然进球能力明显退化,但强强对话中对中场的串联作用依然难以替代,而且相比联赛的低迷,欧冠上本泽马的发挥整体还算不错。可以说,齐达内的选择完全是出于战术需要而非私心。

齐达内的球队除了体能充沛善于后程发力,最叫人叹为观止的就是整体的跑位传接,很多关键进球尽管最后一击平平无奇,但进球前往往经过多脚流畅的传递,破解对手的几层防线,颇有银河一期那支华丽皇马的影子。第一赛季的一些进球就可以看出端倪,第二赛季这个特点更加凸显。欧冠决赛对尤文的第一个进球就是非常精彩的整体套路,从后场到前场纵向推进后,再进行横向转移和小范围配合,最后一举攻破了布冯的球门,几乎整个中前场都参与了这次进攻。

这个赛季皇马拿到了银河二期的第二个联赛冠军,全年只有3场败仗,仅多于穆里尼奥100分夺冠的赛季。进球106比116不如巴萨多却拿到联赛,体现出了齐达内求稳的特性。安切洛蒂带队的两个赛季,皇马进球多于巴萨和马竞,却没有拿到联赛冠军,就是稳定性欠佳,顺境时连连大胜,逆境下却容易连续丢分。欧冠上,皇马还是求稳为先,等待对手松懈和体能下降时再发力。半决赛对马竞依然是先抢攻,取得领先后再慢慢周旋,只不过这次皇马首回合就终结了悬念。

决赛皇马上半场同样是稳守为先,并率先通过反击破门。下半场伊斯科在左路的插上压制了尤文的后卫线,瓦拉内看住曼朱基奇,遏制了尤文的高点优势。在老妇人体能下降的时候,齐达内适时加强了中前场的压迫,最终连入两球锁定胜局。齐达内在全盘战术上成功压制了阿莱格里,这场决赛是皇马5年4场决赛中打得最出色最具统治力的一场。皇马用一场4比1的完胜令人信服地成为欧冠改制以来首支卫冕的球队,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第二次夺得联赛欧冠双冠。

如果说第一年齐达内在短时间内给球队带来了平衡和团结,为泥潭中的皇马带来了惊喜。那第二年齐达内就是把皇马整体实力提升到了近代的最高峰,并最终成就霸业。这个赛季齐达内不管是体能训练、对全队状态的调整、战术制定、临场针对性布置还是更衣室的掌控都堪称皇马近代主帅的第一人,超过世纪初的博斯克。

然而这还不是故事的尽头,延续辉煌的道路上,有更多的艰难险阻等着齐达内和皇马。

在实现卫冕欧冠之后,三连冠成为皇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NBA中,三连冠也是非常有难度的,原因在于经过连续的冠军和拼搏后,球员身体状况和进取心都会下降,能实现三连冠的球队,最后一年大多已是强弩之末,历史上1970年代的两支传奇球队阿贾克斯和拜仁慕尼黑,都在三连冠后走到了分崩离析的尽头。2017-18赛季的皇马站在辉煌的顶峰,同样开始出现各种解体的苗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